恭禧systema香港有了一位準指導員(Instructor in Training),同為華文社群感受同等喜悅並祝福未來穩定發展。
以下影片有很多大家熟悉的片段,重點是香港的朋友費心加了中文字幕,就一起看看吧。
另外再貼一張由 systema香港 網頁連結到的"訓練內容示意圖",其中可以發現小弟每每使用"身心"進行說明的原因,若僅著重片面肉體鍛鍊或學習繁多格鬥技術將漏掉多少和戰鬥能力密切相關的東西!
版主為台灣最早取得俄羅斯武術 SYSTEMA 莫斯科與多倫多總部正式認可的認證指導員 此處提供數十篇 Systema 的原創文章分享 希望華文世界的朋友 特別是 Taiwan 的 Systema 愛好者能讀到第一手的練習心得 *************************************************************************************************************************************************************** SYSTEMA SCHOOLs are currently certified and recognized to teach Systema as presented by Vladimir Vasiliev and Mikhail Ryabko.
星期一, 9月 27, 2010
星期四, 9月 23,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給看影片練習同好的忠告
在台灣看影片學習systema是勉為其難的作法,那些展示性質較高的片段例如講習會現場示範的紀錄,小弟已一再強調那不算"教學片",只能算是現場參與學員的筆記備忘錄,回去後再看 DVD 可以抓回現場的感覺(之前也特別講過這種現場加持的威力,參與過的人利用DVD多少延伸一下這種效果)。小弟的建議有人是聽進去了,特別去找了一些屬於systema基礎練習的影片來看,這是非常正確的方向;然而小弟再雞婆一下,那些稱得上是"教學層次"的影片,並不如表面上那麼簡單,如果只注重在影片動作上而忽略說明,那會喪失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重點。千萬不要快轉看了練習動作,自己模仿二下沒問題就當是會了,那些簡單的動作都有深層目的,有時片中指導員會詳加解說,但很多時候只交代練習動作細節卻沒特別講目標何在,看影片的人若非有經驗的練習者很容易就等閒視之,輕率地作出解讀或結論... 這往往是走向錯誤的開始。
連著數篇沒貼影片給大家參考,這篇貼個反面教材讓大家實際看看"完全誤解"systema練習意義的實例,影片是日本一個叫九星會的團體,領導者丹丹(藝名?)所學主要是武壇體系武術,他曾帶著團體成員參加systema講習,當時小弟也在場,自稱深受啟發回去後就把一些systema的基礎練習放入團體的操課中"改版"稱為Tactical Kungfu,或許對他而言這也是種有效的練習,但對systema 學習而言卻是活生生背道而馳的例子,自行摸索的人千萬不要走類似的冤枉路。(影片中不少學員還穿著俄文systema的T-shirt...練systema投錯門? 唉~)
連著數篇沒貼影片給大家參考,這篇貼個反面教材讓大家實際看看"完全誤解"systema練習意義的實例,影片是日本一個叫九星會的團體,領導者丹丹(藝名?)所學主要是武壇體系武術,他曾帶著團體成員參加systema講習,當時小弟也在場,自稱深受啟發回去後就把一些systema的基礎練習放入團體的操課中"改版"稱為Tactical Kungfu,或許對他而言這也是種有效的練習,但對systema 學習而言卻是活生生背道而馳的例子,自行摸索的人千萬不要走類似的冤枉路。(影片中不少學員還穿著俄文systema的T-shirt...練systema投錯門? 唉~)
星期一, 9月 20,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週身一家的反面
"氣刀體一致!"這是每個當兵操過刺槍術都知道的教條,目的約莫就是要求一槍刺去時能達週身一家的效果。練內家拳的朋友可能會笑說憑一句口號能週身一家,那花了幾年功夫追求這個境界的人是浪費時間嗎?嗯~ 今天不講這個,卻要討論一下週身一家的反面,這該叫什麼呢? 全身分家嗎?小弟擺明想偷個內家拳諺名相來用,卻抓不著那條合適,只在另一個分享systema心得的部落格上挖到了個"節節貫串,節節分家"說法,典故似是出自白鶴拳"搖枝分節"口傳秘訣,看來坊間的亂說法除了俄式太極,俄式詠春外,以後還有空間可多扯個俄式白鶴。Systema要練這個東東卻沒特別強調,但基礎訓練階段有一定的成效後,學員身上多少都具備這種能力。小弟仔細回憶身上開啟此類能力的關鍵,應該還是靠Pushup, 地上滾來爬去的把戲操出來的,這種操法比不上鶴法訓練中揉身,洗身的方式文雅但效果卻相當顯著;不管用啥方法要提昇的是全身骨節肌肉的自由度,並且在活動中能各行其是而不相牽制。小弟最初的武道經歷中,訓練中心都圍繞在追求整體,內外相合的攻勢思維上一走就是十年,私下也號稱體驗到陳氏太極高手長興公"牌位先生"是怎樣個牌位法--好長一段日子小弟連睡覺都是立正,旁人猛然抽走枕頭,頭頸似有磁浮油壓系統慢慢降至平面等怪異現象(旁人跟我講的,自己睡著了不知)。如今回想起來,雖得了一個整字,但依靠的是一股肌肉張力,用systema的說法就是緊張(tension), 看過之前相關文章的人就會明白,能意識到它的存在並掌控利用它無妨,若不明究理那麼這種Tension就是個累贅足以妨礙身心運作。
這股張力仍支撐了小弟之後的數年武道骨幹,架勢由大到小到自然體勢皆可運勁攻防立地生根,能發能接,然而隱患逐漸露出痕跡,所運用的勁力結合了身體質量和軀幹的核心力量,唬爛的講法也可號稱為"內力"用以擊打,撒放和防守對抗,圓轉折疊配上彈抖吞吐也略有心得,號稱鬆柔實際上還得費點兒勁力牽引導向,理論上"直來橫破"是個講法,但我會橫著來對手就不會橫著頂嗎? 所以又回到"內力"夠不夠強大的問題上。 因緣湊巧小弟開始了Capoeira的練習,在各種顛倒反覆的訓練姿勢下,我建立了更多可能的勁路,開發了更深層的肌群,操練最勤快的時期,後背肌肉起伏高低繃緊就現出一張像人臉的表情,這下子"牌位"倒過來還是"牌位",就算離地騰空也不會散亂,更不要說新開發出來的肌群加強了爆發力還外加旋轉慣量的破壞力。到此為止仍是以力降力,雖然力量透過技巧很有意識地統合化為一個整體。強力來襲時,從防守的第一線到地根接觸點一氣打穿,接是接到了,但練傳武的都明白腳步讓對手"聽清"接下來就累了,使出所會技巧勉力走化也只是逃命求生硬撐罷了。
"第一次被systema的拳打時,我忙著要逮住力頭卻發現自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那只是一記沒有火花的推擊,還沒意識過來前,力道已"正大光明"地圍繞著軀幹通過甚至沒有碰撞的感覺。這是初次的經驗,拿我試手的老哥systema也才剛練了半年多,然而那種"乘暇抵隙"專走力縫的打法卻讓人印象深刻。他說"這是扶老太太過街!",而小弟居然讓侍候歐巴桑的手法給誆了。不是講週身一家的功夫練了沒用,只是發現這句口訣拖了個尾巴沒明說,就是它的反面--全身分家。全身分家對應這種情況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內涵不是排排站齊力向外,而是有東西進來了給我圍起來扁,太大一次圍不了中間卡一下搓成幾股照樣包起來,收拾完一哄而散。這是形象化的比喻,但外表上看起來就會發現systema外型鬆散得隨興,或是對應攻擊採取"吸收"策略。不過要注意別搞錯方向,看似鬆散和吸收策略不是放棄立場,曾發現有些人為爭取"走化"空間又死不退步,搞到體勢偏斜還洋洋得意自己腳步不移;腳步不移要真本事不是靠撐出來的,順勢為首要,進幾步退幾步算不上勝負,不過是作練習罷了,一吸之後倒也不一定馬上就吐回去,大人有大量吃了沒當回事才顯餘裕。
全身分家不只是防守層面上的事,粗淺得講systema流暢自由的外貌下所持的要求就是全身分家各行其是,反應都是由末梢引發漸次向上,大幅減少過度反應的機會,到最後階段才是運用全身應對一種狀況。即時的反應甚至只是局部反射,如果左拳頭移動十公分就碰得到的目標,就不會掄動右臂晃80公分過去。加速距離也倚賴身體各部份的自由度強化予以補足,訓練時以分節分家進行群組練習,任何一個反應點都要能瞬間得到臨近的其他部位支援完成"夠份量"的反應,能各自分家當然也能在局部統整合作。這不單是"理念"而是落實到每個動作的基本要求,怎麼練? 嗯~這個問題很值得好好地想一想!因為小弟的印象中並非專練,而是東練西練混在一起而得到結果。最近複習陽春的出拳破勢法回憶起初次的體驗,要利用全身分家原則鬆弛陽面肌肉或利用接觸變換間規避對手抗力,受擊者接觸時對出拳者肌群動作的感受有落後或產生錯覺,破勢時"尊重"對手的人體自然反射使其保有得機得勢的滿足,但其實是"自我感覺良好"。描述起來似乎很神奇,然而不過就出手把人放倒罷了,同樣過程高明者不費力完成讓人佩服,而手法拙劣的蠻力硬幹也一樣可用,差在累一點且怕遇上力氣更大的。練習時耐心讓身體主動給答案和自作聰明找個說法讓身體信服,分別全在實證的火候之上,引用他人心得或拳論與自身境界印證很不錯,依法修練而成誤導障礙的可能性卻也不少,反而遮住顯而易見的道理。長期專注於某些練習要求後,也從其他面向上思考才有機會超越成規,systema練習的趣味之一是今天又有什麼新玩法?
這股張力仍支撐了小弟之後的數年武道骨幹,架勢由大到小到自然體勢皆可運勁攻防立地生根,能發能接,然而隱患逐漸露出痕跡,所運用的勁力結合了身體質量和軀幹的核心力量,唬爛的講法也可號稱為"內力"用以擊打,撒放和防守對抗,圓轉折疊配上彈抖吞吐也略有心得,號稱鬆柔實際上還得費點兒勁力牽引導向,理論上"直來橫破"是個講法,但我會橫著來對手就不會橫著頂嗎? 所以又回到"內力"夠不夠強大的問題上。 因緣湊巧小弟開始了Capoeira的練習,在各種顛倒反覆的訓練姿勢下,我建立了更多可能的勁路,開發了更深層的肌群,操練最勤快的時期,後背肌肉起伏高低繃緊就現出一張像人臉的表情,這下子"牌位"倒過來還是"牌位",就算離地騰空也不會散亂,更不要說新開發出來的肌群加強了爆發力還外加旋轉慣量的破壞力。到此為止仍是以力降力,雖然力量透過技巧很有意識地統合化為一個整體。強力來襲時,從防守的第一線到地根接觸點一氣打穿,接是接到了,但練傳武的都明白腳步讓對手"聽清"接下來就累了,使出所會技巧勉力走化也只是逃命求生硬撐罷了。
"第一次被systema的拳打時,我忙著要逮住力頭卻發現自己直挺挺地躺在地上,那只是一記沒有火花的推擊,還沒意識過來前,力道已"正大光明"地圍繞著軀幹通過甚至沒有碰撞的感覺。這是初次的經驗,拿我試手的老哥systema也才剛練了半年多,然而那種"乘暇抵隙"專走力縫的打法卻讓人印象深刻。他說"這是扶老太太過街!",而小弟居然讓侍候歐巴桑的手法給誆了。不是講週身一家的功夫練了沒用,只是發現這句口訣拖了個尾巴沒明說,就是它的反面--全身分家。全身分家對應這種情況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內涵不是排排站齊力向外,而是有東西進來了給我圍起來扁,太大一次圍不了中間卡一下搓成幾股照樣包起來,收拾完一哄而散。這是形象化的比喻,但外表上看起來就會發現systema外型鬆散得隨興,或是對應攻擊採取"吸收"策略。不過要注意別搞錯方向,看似鬆散和吸收策略不是放棄立場,曾發現有些人為爭取"走化"空間又死不退步,搞到體勢偏斜還洋洋得意自己腳步不移;腳步不移要真本事不是靠撐出來的,順勢為首要,進幾步退幾步算不上勝負,不過是作練習罷了,一吸之後倒也不一定馬上就吐回去,大人有大量吃了沒當回事才顯餘裕。
全身分家不只是防守層面上的事,粗淺得講systema流暢自由的外貌下所持的要求就是全身分家各行其是,反應都是由末梢引發漸次向上,大幅減少過度反應的機會,到最後階段才是運用全身應對一種狀況。即時的反應甚至只是局部反射,如果左拳頭移動十公分就碰得到的目標,就不會掄動右臂晃80公分過去。加速距離也倚賴身體各部份的自由度強化予以補足,訓練時以分節分家進行群組練習,任何一個反應點都要能瞬間得到臨近的其他部位支援完成"夠份量"的反應,能各自分家當然也能在局部統整合作。這不單是"理念"而是落實到每個動作的基本要求,怎麼練? 嗯~這個問題很值得好好地想一想!因為小弟的印象中並非專練,而是東練西練混在一起而得到結果。最近複習陽春的出拳破勢法回憶起初次的體驗,要利用全身分家原則鬆弛陽面肌肉或利用接觸變換間規避對手抗力,受擊者接觸時對出拳者肌群動作的感受有落後或產生錯覺,破勢時"尊重"對手的人體自然反射使其保有得機得勢的滿足,但其實是"自我感覺良好"。描述起來似乎很神奇,然而不過就出手把人放倒罷了,同樣過程高明者不費力完成讓人佩服,而手法拙劣的蠻力硬幹也一樣可用,差在累一點且怕遇上力氣更大的。練習時耐心讓身體主動給答案和自作聰明找個說法讓身體信服,分別全在實證的火候之上,引用他人心得或拳論與自身境界印證很不錯,依法修練而成誤導障礙的可能性卻也不少,反而遮住顯而易見的道理。長期專注於某些練習要求後,也從其他面向上思考才有機會超越成規,systema練習的趣味之一是今天又有什麼新玩法?
星期六, 9月 11,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由可知到不可知的境界
前面一篇絮絮叨叨地把初學systema時最重要的準則又再提了一次,若沒有把握這些原則,所有的基礎操練就不是為systema而準備,儘管外型和採用的方式似乎一模一樣,實際的訓練結果仍會不同。訓練理念和方針細微分別造成的影響若非親身經歷,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所以總在小地方重覆闡述,用上很多形容比喻只為了彌補大部份網友缺乏臨場領受合格指導員"身教"的機會。一旦有機會參與了講習會,回來再看看我的部落格定會有不同感受,搞不好會感謝我廢話多。依個人的經驗,親身參與講習會的當下,不僅眼觀耳聽現場示範同時身心會接受到充份的暗示和"加持"(光看影片就沒有這種神奇效果), 當場練習操作時功力倍增簡直像換了個人,但這只是一時的! 在這短暫停留的期間,練習者必須很敏銳地快速條理化,有意識地將它化為自身的本事,看出門道立即抓到重點是關鍵。由於練習者程度的分別,同樣的現場示範,入門者只能看到入門程度的重點,高手看到的卻是另外的風景,現場操練時入門者身心才剛領受新的刺激,自然而然反射出最多成果,好似功力大進。但因為只是"反射",當"光源"(指導員)離去後,也就一無所有了。所以練習者必須在講習的當下,利用指導員的"光芒"激發啟動自身的"覺性",才可能在講習會結束後保有更多收穫。若看了小弟的連篇廢話再參加講習,應該可以"取巧"地多抓到些資訊,或許比不上真實自身領會那樣全面,好歹多捕捉到一些"片段",將來不論是用來拼圖摸索還是自行印證都有實際助益。
以上是不是顯得有點"玄虛",小弟絕對無意賣弄,前幾天和朋友們談論到修行道路上有所謂"高推聖境"的問題,用白話講就是把"達成目標"當成不可能任務,把"最高境界"吹捧高抬到凡人無法企及的程度,這等於大大打擊修行者的意志,窮究一生都達不到的境界有必要努力嗎?當時立即聯想到部落格上分享systema練習點滴時,是否也讓讀者感到挫折? 小弟無意造成這種結果,systema的練習操作本身並不複雜,訓練方法甚至可以發揮創意任練習者開發組合,可是有一點"非常非常難"忽略,就是操練當下的目標是什麼??? 以Pushup為例(伏地挺身),大家覺得在練什麼? 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的人,答案大概都相去不遠,自己活生生的例子是對這個問題有個非常"systema化"的答案,但練習幾年後發現自己認定的重點太過粗糙,如同一把抱住了個人卻號稱點中要穴制服了對手。訓練原則上小弟可大放厥辭,因為道理就是如此,然而落實到實際動作時,每個人的反應或是"毛病"卻各有不同,靠自己發現修正還是要等指導員點出來要看機緣。就像我之前曾講過的,指導員是systema練習路上的學長,他們並不完美也不停地在提昇自己,他們有能力點出你的某一個問題時,卻可能對另一個問題視而不見。systema的練習中有很多特殊的思維和考量,接受指導的當下能立刻修正感受還是最簡單的,頭痛的是那種明知自己作錯了想扭轉卻積重難返的弱點。以上種種小地方的差異,累積起來足以造成天差地別的身手高下。就 systema 的角度來看,高手並非有何秘招,而是在最基礎的地方掌握了更細緻的部份。影片沒有藏招的必要,要多少招有多少招,甚至模仿別的流派手法又如何,大師詮釋的細節是自身功力的展現,有本事的就練到自己身上,誰也搶不走...更重要的是大師並非生來就是大師,他們標誌了這條條鍊道路的里程碑,而我們追隨的是他們的腳步,走快走慢聽憑個人的選擇。
因為一切都往基礎根本的細節中探求,練習過程是一種精化的提鍊過程,正確練習時進步反映在動作愈來愈小,順著這個趨勢也能預見和理解systema鍛鍊中更高境界的狀態和可能性,若遇上瓶頸停在原地打轉,常會自我感覺良好,超乎自己理解和解釋的就歸結為"不合理"或為觀眾展現的"表演效果",直到某天突破了,才知道浪費時間自我安慰有夠蠢。這種心路歷程也是慢慢才體會到的。本打算舉些針對性的例子,但考量到看部落格的大部份是摸不太到頭緒的初學者,還是有機會再說吧,在此希望有興趣深入systema的朋友能去看看小弟之前一系列探討"緊張"角色的文章,就應用的層面而言,運用"緊張"是systema很多現象的根源,也是身心作用互為表裏的關鍵。明白這層關係對探求systema的細節絕對有幫助並能養成基本判別systema的眼力,比如有辦法分辨使用技巧從擒拿中解脫和調整局部緊張消除關節壓力的不同,若有人還想追問:一樣能脫離困境,有差嗎? 對剛起步的人我的回答是:練習時用心感受就明白了! 若是練了好一陣子的人這樣問,我會請教他的指導員是那位?
星期五, 9月 03,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自修 Systema 最初的"要"與"不要"
一向主張有計畫學習systema的朋友務必追隨"合格"的指導員,就算有人帶領手把手地教,一時間學不會,搞錯方向,完全無法領會的練習者還是非常地多;單靠自己摸索能持續不斷長進的人,若不是天才就是已掌握systema精髓的資深練習者。無奈台灣在師資上有困難,有意投入練習的人想靠一些似是而非的練習方法和途徑達到 "如同網路上看到" 的那種程度差不多是緣木求魚,畢竟訓練思維獨特的systema,不同於大多數以繁多招式法度塑造身手的訓練體系,靠著"非systema"的眼光想法搜集資料,再自以為是地引用解讀訓練方法大都在走冤枉路。這樣說完全沒背景又有興趣的人豈不是沒輒了? 我真的想這麼說,但部落格一篇篇地貼難道只為嘴砲?當然希望盡點力提供個人心得作參考,順便回顧一下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有心投入的朋友也好省點兒事多作些有意義的準備,一旦因緣成熟得遇明師指點時一舉突破也好求個速成。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準備,作啥準備? 為遇到合格指導員的那一天而準備啊,不管是自己到國外參加講習,指導員來台灣送上門或機緣巧遇...可以給一些直接的指導時,練習者都必須先讓自己"成器"足以接受教導,受指導的時間未必很充足,見到指導員才要起步,除非是長期固定的指導,否則靠短時間接觸而能順利入門且回去後具有自修能力是不太可能的。之前也聽說有台灣人專程拜訪了多倫多的Vladimir,跟著參加了幾天日常課程,就算指導員Frank特別照顧,相信他親身見學得到的幫助仍十分有限...據說這位台灣人有多年傳統中國武術根基,但一時間還沒轉化成能接收systema教導訓練的料,所以待了幾天只能算觀光客。這就進入主題講到自學時的"要"了,systema注重身心運作的實證,空談沒有意義必須身體力行的投入練習才算開始。練些什麼呢?之前都說網路上的影片是瞧熱鬧看爽的居多,真正的本事都隱身在不起眼而乏味的基礎練習之中,偏偏網上這種影片實在太少,大部份人發現內容不夠炫也常忽略不看,反而更關注那些像"威力展示"的示範。所以第一"要"就是展開實際的基礎練習:已有網友針對基礎練習到處搜集資訊也頗有收穫,Youtube上R's systema的以色列指導員有不少基礎訓練短片分享,在亞歷桑納開場子的指導員Kwan Lee也有出DVD教導如何開展身體能力,這些都是好的起步。當然別忘了根本中的根本,就是呼吸法的學習,由Kwan Lee的學生執筆Vladimir背書的紙本教材,以及依書拍攝的DVD都是必修課。看了DVD不會有什麼收穫,得要跟著依法操練才能得知其中奧妙,但也不是絕對的保證...沒有慧根,對自己身心反應麻木不仁的要花上更長久的時間練習才能嚐到些滋味。這就要談到第二"要"了,要舉一反三自行延伸基礎練習的面向。教材再如何靈活還是有限的舉例,練習者要從中抓到練習的宗旨並加強各細節部份的內容,並且多多觀察自身反應。自我訓練不是無謂地延伸練習內容增加強度,還要有意識地分別身心的回饋反應。之前有網友好意地提醒訓練時出現危險動作會傷害關節,要有人指導云云...若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人認同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必費神自行摸索,最好直接出國找指導員吧。但是實際上,指導員的角色在這個階段主要的任務是針對不足的部份加以點出並設計練習方式強化。自修練習者相對就只有靠自已搞明白欠缺什麼,進而設法練出什麼。摸索練習的過程並無神秘高深之處;掌握systema的核心後或有許多驚奇,然而成長培養的過程卻普通得讓人懶得多看一眼,除了疲勞也感受不出什麼特殊效果。但每個有心得的練習者都會分享基礎練習收穫有多麼地豐富值得一再探索,聽過最誇張的例子是小弟受教的第一位指導員Alex Kostic,專注在Push Up練習時可以進入忘我的禪定境界,同樣的操練小弟就忙著從呼吸中汲取力量並想著何時可以結束休息。見過Alex的人應該都同意他的身手格外樸實無華,紮實且十分精準,和Martin Wheeler的天才神來之筆恰好是有趣的對比,所以Alex陳述的經驗完全不讓人多作"神秘事件"想像。自我訓練不要忽略或是擔心身心的反應,該痛的要痛,不該痛的要懂得利用身體調整消解,善用身心回饋機制,不嚐試或只從道理上去理解明白就是練不到,本事也只是身外之物;講白了這種自我教導"進攻"和"防守",知道怎樣會痛,可以依法施於對手,知道怎樣可以化解窘迫就是破解抗擊之法。把這方法鎖定關節部位當主題就如同是"對擒拿"的學習過程,效果是以身試法,直接喚醒覺性;若針對打擊方式研修就是練習熟悉"透勁"和"化勁",完全是自己教自己。怕痛怕受傷是人的本能,這個本能會促使知覺更敏銳更具前瞻性,讓身體的控制及自我保護能力強化。但到了這個程度,指導員真正該幹的事都還沒上場。接下來要講"不要"的部份:第一不要忘了呼吸,呼吸是調整壓力,轉換肌肉張力的基礎工具。隨時保持靈活可調度的狀態,不要閉住呼吸。呼吸一旦停頓喪失"氣機", 那些本可以順暢流動的東西都會受到阻礙,血壓可能上昇,肌肉張力可能累積,關節可能受迫。再來不要忘了"控制",因為有"控制"才沒有受不受傷的問題,每個人程度不同能達到的極限也有分別要各自調適。整體而言,有了呼吸法的幫助,身心調度的能力會隨之提昇,但練習者仍可能輕忽地任意妄動,收束好全身上下隨著外在互動,不論是對環境,器械和練習同伴,都要保持緊密的關聯,太極拳練習中有類似的要求和練習 即所謂沾連黏隨不丟不頂,但systema中不限於力學和物理上保持"接觸"的練習,而是擴及各種可能層面,只要有交互作用即使是感官錯覺因素也算一種連結。維持不即不離適切反應的狀態,使自身處於穩定中,對外在可以依靠,於對手可以操控利用。若在這種練習中無法掌控自身甚至搞到受傷就"不要"進入互動對練,因為原則類似只是由自身擴及旁人,傷害可能性當然也會隨之延伸。指導員在場的情況下可以靈活調動別的學員來給予練習輔助,自行摸索的人就算有伴可以交互共練,以盲導盲的可能性居多,不如專心顧好自己。
以上操習的階段都還不到指導員正式出場,也就是說打算在台灣起步的人,雖一時沒指導員但可在這個階段投機提前自修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會讓自學者發掘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表示對自身無感,這在強調"覺性"的systema而言是種學習障礙。那些問題可能隨著不斷練習而慢慢獲得解答或終究要有指導員出面點破或印證。指導員存在作用之一是在練習者自認沒有問題的點上指出錯誤,進而形成從基礎而起脫胎換骨的進化。在遇到指導員此之前,至少要打好這種地基才有機會大破大立。但是, 指導員的作用絕對不止於此...愈後面的階段反而愈需要指導員的領路,隨著自己的心得與可掌握的部份增加,相對的也愈難看清自己的錯誤和漏洞,一旦被點出都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然而有能力指出新問題的人也愈來愈少,直到一切只能靠自己覺察應對。每個練習者都在重覆進行著這種蛻變過程,過去我也曾有過疑問:Mikhail 和 Vladimir 這樣的大師身手還在進化中嗎? 答案就自個兒想吧。最後再次強調,本篇內容是沒有指導員情況下的折衷方案,算入門前的基礎準備,入了門的練習者回顧這一段會確認這部份是systema的訓練,但對沒有跨進systema實際訓練的人而言,只是一種綜合健身法。其中緣故很難解釋,就當是門內門外人在認知與心得上的分野吧。
以下就讓我們開始準備,作啥準備? 為遇到合格指導員的那一天而準備啊,不管是自己到國外參加講習,指導員來台灣送上門或機緣巧遇...可以給一些直接的指導時,練習者都必須先讓自己"成器"足以接受教導,受指導的時間未必很充足,見到指導員才要起步,除非是長期固定的指導,否則靠短時間接觸而能順利入門且回去後具有自修能力是不太可能的。之前也聽說有台灣人專程拜訪了多倫多的Vladimir,跟著參加了幾天日常課程,就算指導員Frank特別照顧,相信他親身見學得到的幫助仍十分有限...據說這位台灣人有多年傳統中國武術根基,但一時間還沒轉化成能接收systema教導訓練的料,所以待了幾天只能算觀光客。這就進入主題講到自學時的"要"了,systema注重身心運作的實證,空談沒有意義必須身體力行的投入練習才算開始。練些什麼呢?之前都說網路上的影片是瞧熱鬧看爽的居多,真正的本事都隱身在不起眼而乏味的基礎練習之中,偏偏網上這種影片實在太少,大部份人發現內容不夠炫也常忽略不看,反而更關注那些像"威力展示"的示範。所以第一"要"就是展開實際的基礎練習:已有網友針對基礎練習到處搜集資訊也頗有收穫,Youtube上R's systema的以色列指導員有不少基礎訓練短片分享,在亞歷桑納開場子的指導員Kwan Lee也有出DVD教導如何開展身體能力,這些都是好的起步。當然別忘了根本中的根本,就是呼吸法的學習,由Kwan Lee的學生執筆Vladimir背書的紙本教材,以及依書拍攝的DVD都是必修課。看了DVD不會有什麼收穫,得要跟著依法操練才能得知其中奧妙,但也不是絕對的保證...沒有慧根,對自己身心反應麻木不仁的要花上更長久的時間練習才能嚐到些滋味。這就要談到第二"要"了,要舉一反三自行延伸基礎練習的面向。教材再如何靈活還是有限的舉例,練習者要從中抓到練習的宗旨並加強各細節部份的內容,並且多多觀察自身反應。自我訓練不是無謂地延伸練習內容增加強度,還要有意識地分別身心的回饋反應。之前有網友好意地提醒訓練時出現危險動作會傷害關節,要有人指導云云...若現在看這篇文章的人認同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必費神自行摸索,最好直接出國找指導員吧。但是實際上,指導員的角色在這個階段主要的任務是針對不足的部份加以點出並設計練習方式強化。自修練習者相對就只有靠自已搞明白欠缺什麼,進而設法練出什麼。摸索練習的過程並無神秘高深之處;掌握systema的核心後或有許多驚奇,然而成長培養的過程卻普通得讓人懶得多看一眼,除了疲勞也感受不出什麼特殊效果。但每個有心得的練習者都會分享基礎練習收穫有多麼地豐富值得一再探索,聽過最誇張的例子是小弟受教的第一位指導員Alex Kostic,專注在Push Up練習時可以進入忘我的禪定境界,同樣的操練小弟就忙著從呼吸中汲取力量並想著何時可以結束休息。見過Alex的人應該都同意他的身手格外樸實無華,紮實且十分精準,和Martin Wheeler的天才神來之筆恰好是有趣的對比,所以Alex陳述的經驗完全不讓人多作"神秘事件"想像。自我訓練不要忽略或是擔心身心的反應,該痛的要痛,不該痛的要懂得利用身體調整消解,善用身心回饋機制,不嚐試或只從道理上去理解明白就是練不到,本事也只是身外之物;講白了這種自我教導"進攻"和"防守",知道怎樣會痛,可以依法施於對手,知道怎樣可以化解窘迫就是破解抗擊之法。把這方法鎖定關節部位當主題就如同是"對擒拿"的學習過程,效果是以身試法,直接喚醒覺性;若針對打擊方式研修就是練習熟悉"透勁"和"化勁",完全是自己教自己。怕痛怕受傷是人的本能,這個本能會促使知覺更敏銳更具前瞻性,讓身體的控制及自我保護能力強化。但到了這個程度,指導員真正該幹的事都還沒上場。接下來要講"不要"的部份:第一不要忘了呼吸,呼吸是調整壓力,轉換肌肉張力的基礎工具。隨時保持靈活可調度的狀態,不要閉住呼吸。呼吸一旦停頓喪失"氣機", 那些本可以順暢流動的東西都會受到阻礙,血壓可能上昇,肌肉張力可能累積,關節可能受迫。再來不要忘了"控制",因為有"控制"才沒有受不受傷的問題,每個人程度不同能達到的極限也有分別要各自調適。整體而言,有了呼吸法的幫助,身心調度的能力會隨之提昇,但練習者仍可能輕忽地任意妄動,收束好全身上下隨著外在互動,不論是對環境,器械和練習同伴,都要保持緊密的關聯,太極拳練習中有類似的要求和練習 即所謂沾連黏隨不丟不頂,但systema中不限於力學和物理上保持"接觸"的練習,而是擴及各種可能層面,只要有交互作用即使是感官錯覺因素也算一種連結。維持不即不離適切反應的狀態,使自身處於穩定中,對外在可以依靠,於對手可以操控利用。若在這種練習中無法掌控自身甚至搞到受傷就"不要"進入互動對練,因為原則類似只是由自身擴及旁人,傷害可能性當然也會隨之延伸。指導員在場的情況下可以靈活調動別的學員來給予練習輔助,自行摸索的人就算有伴可以交互共練,以盲導盲的可能性居多,不如專心顧好自己。
以上操習的階段都還不到指導員正式出場,也就是說打算在台灣起步的人,雖一時沒指導員但可在這個階段投機提前自修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會讓自學者發掘很多問題。如果沒有問題才是大問題,表示對自身無感,這在強調"覺性"的systema而言是種學習障礙。那些問題可能隨著不斷練習而慢慢獲得解答或終究要有指導員出面點破或印證。指導員存在作用之一是在練習者自認沒有問題的點上指出錯誤,進而形成從基礎而起脫胎換骨的進化。在遇到指導員此之前,至少要打好這種地基才有機會大破大立。但是, 指導員的作用絕對不止於此...愈後面的階段反而愈需要指導員的領路,隨著自己的心得與可掌握的部份增加,相對的也愈難看清自己的錯誤和漏洞,一旦被點出都是翻天覆地的大變化,然而有能力指出新問題的人也愈來愈少,直到一切只能靠自己覺察應對。每個練習者都在重覆進行著這種蛻變過程,過去我也曾有過疑問:Mikhail 和 Vladimir 這樣的大師身手還在進化中嗎? 答案就自個兒想吧。最後再次強調,本篇內容是沒有指導員情況下的折衷方案,算入門前的基礎準備,入了門的練習者回顧這一段會確認這部份是systema的訓練,但對沒有跨進systema實際訓練的人而言,只是一種綜合健身法。其中緣故很難解釋,就當是門內門外人在認知與心得上的分野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