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一,是否一切有控制?自學同好常模仿影片動作,在意是否能完成模仿對象的整個過程,並以能否達到同樣效果為檢驗標準,但這樣常錯失許多學習的機會又容易誤入歧途,這類錯誤發生的最根本原因常是“欠缺控制”。該控制的不僅是自己還有互動的對象,對象包括兵器或是練習伙伴。把動作學得一模一樣還不好嗎?請試著把操作過程速度放慢至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再看結果是否和原來一模一樣,注意互動對象的動態是否仍能不變,任何企圖解釋改變的原因都是藉口,systema講求控制沒別的標準,嚴格的甚至要求動作能夠隨時停止並倒轉讓場景彷彿影片回放一般。如果過程放慢出現問題,表示過程並非全然掌控中,其中有部份利用慣性或速度含混過關,表面上動作一樣完成實際上並不確實,空洞化傾向造成中看不中用的空心架子。練出空心架子的原因,常是錯用參考影片又理解錯誤:影片性質有“練習”和“展示”二種取向,模仿“練習”會得到訓練的好處,但模仿“展示”往往白忙一場;簡單解釋其中分別,一段“特技表演”影片和一段“練習特技表演”的影片,那一種較可能讓模仿者具有“特技”能力? “控制”如同前面講的“特技”一樣,是靠訓練手段磨出來的紮實本事,直接模仿“控制”只能作作樣子認不得真,一旦要求“慢練”或“慢速演示”立即被打回原形。這類方法不僅小弟從習的Ryabko's Systema“練習”中時常運用,動作一板一眼的Kadochnikov“示範”時也總這麼作;但如同“特技“的例子一樣,kadochnikov動作有形有象,最易吸引同好注意並起而效尤,然而流傳影片幾乎就是Kadochnikov的“個人秀”,影片所見盡是各式變化用法或就一個點廣泛地展示各種可能...
將那些範例當成對拆套路逐一模仿,甚至自作聰明“全速”操練就太搞不清狀況了,同樣的話之前說過很多次,不要模仿影片的動作,這話不只針對Ryabko's systema,參考Kadochnikov影片的同好更該多加注意! 數年前認識的台灣同好,由Kadochnikov示範影片入手卻沒人幫忙指明這點,辛苦摸索甚至為明瞭解說內容學俄文,終將“變化細節”練上身卻發現誤會一場還得額外花精神一一糾正。這是正確練習“控制”與學習外形的區別。檢討是否處於控制對systema練習很重要。
起點二,動作純淨一路到底:明白"控制"的意義後,談動作純淨才有意義。所謂“純淨”是指運作過程果斷明確,路徑清晰沒有往復多餘的動作。練不好的人舉手投足常顯得“毛燥“,從影像上辨識缺乏銳利的”線性軌跡“,去向游移不定好似隨波逐流。“動作純淨”講白了就是“乾淨俐落”,一般認為其中有“快”的意思,實際上“快”無法使混濁變清明,而是因為動作清晰明確才顯得“快”,“明快”就是這樣的形容。但急於表現的人常迷信“速度加快”看起來更“簡潔有力”,表面上動作瞬間到達定位,但問題根本不在起始和結束二個端點而在整個移動軌跡和過程。將錄影慢動作播放檢視,會發現多餘的動作從不因移動速度加快而不見,軌跡也不因為加速就更穩定,反因急欲加速猛然用力引入更多肌群運作,加入更多不穩定因子。移動軌跡明確穩定雖是外觀特徵,實際是動作紮實可靠沒有縫隙的證據,配上前面要求的“控制”就可以達到更寬廣的變化自由度,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調控應變。接受過東亞系武術有效訓練的人,通常都花了相當長的時間築基,故“穩定”較不是問題,動作也相對純淨,但易犯毛病是另一類型-動作“多餘“與”往復“,這種多餘和”動作毛燥“的多餘不同,”毛燥“是移動細節充滿了”多餘毛邊“,而這裏的多餘是“不直接”,”預備動作“再加上”往復“。Systema練習要求不動則已,一動到底沒有轉折;轉折發生在應對失去效果必須改變方能持續的情況,實際狀況中隨機轉折變化是補救措施,但練習時則強調咬定目標一路到底且動作不得”來回往復“;”不直接“和”預備動作”主要來自習慣的影響,一動可直接結束情況因習慣“組合動作”多了不必要的二三四;看準了要用某個手段一動解決,又因為要移往出擊位置這個前置的“預備動作“讓事情又複雜了起來。systema訓練目標之一是練習者隨時隨地作出自然出正確的反應,好的反應通常都能滿足多重目的發揮最大效用。每個瞬間都有直接了當的選擇,要作立刻作沒有曲曲折折的準備階段是看起來“隨興自由”的原因,有時因所處角度位置剛好和他種武道典型招式的攻擊發起點重疊,出現類似動作軌跡常被誤會systema用了人家的招牌架式或是從那兒學來的,實際上只是當下的直覺反應。不過巧合終究是巧合,當動作頻繁出現固定模式(招式化),顯示練習者被丟不掉的習慣束縛,反應不直接且帶一堆“多餘動作”。請記住敵人總追求一擊必殺,別把練習開頭設定在對手攻過來“接住”後如何漂亮地反擊,面對意料之外的瞬間一擊能生還才是真正重點,而對方未必一擊罷手或根本就是多對一圍攻的狀況,每個動作回應都是決定性的關鍵,必須簡單直接且能持續不斷直到解除或遠離威脅。反之將練習弄成片段式的對應對拆,把精力花在控制場面後狗尾續貂的把戲(現實中存亡分野是第一擊沒反應到就再見了)或習慣性處理設定好的威脅來源而天真得不知“偷襲”為何物;互動練習是參與者平等共享的機會,不是預設勝負的角色扮演,沒有“劇本”才是真正systema的練習,這點千萬不要忘記。
起點三,是否保持放鬆?談到放鬆,大家可能都覺得自己很清楚這部份,小弟提供些想法與大家作個印證。放鬆在靜態和動態情況下表現型式略有不同,先不論動態單看相對靜態的情況下:“放鬆”是前二種檢查方向的進一步延伸,“控制”是從外在運作檢查,要求把動作放慢,再來則較為深層地針對“動作起始到結束的過程”訂出標準,現在進一步提昇到“內在層面”-放鬆,放鬆基礎是“心理感受”,用白話講就是“沉著應對”。掌握前面的二個檢查面向後,能培養出對自我身心的反應的信賴感,達到“事來則應,過去不留”的程度,不再“擔心”,“預備”,“提防”;有趣的是這三個形容就是一種手上“攢”著,心中“掛”著,肩上“挑”著的寫照,把這些放下也就“鬆“了;放鬆投射的是“游刃有餘”的程度,或許分佈全身內外單一部位的能力資源不足以應付外部侵擾,或沒把握在瞬間支援鞏固受擊部位,只好預作假想防備...於是乎,備左者右寡,備右者左寡,無不備者無不寡。由此可知“放鬆”的真正關鍵是掌握基礎能力,能力不足或不清楚自身條件而談放鬆只是空話。劈磚還要運功,拍爛一板豆腐只是舉手之勞,能力不相稱想放鬆也難,道理再淺顯不過!。有些人主張”外弛內張“,就小弟目前所知所學不傾向這種模式而是始終保持放鬆靈敏,遇上壓迫衝擊時由內部深層自然而生力量對應“承接”,養成這種能力的細節在基礎練習總一再重複;Konstantin Komarov教授貼身保全時,數度示範點出隱身人群中“有企圖”或暗懷“武器“的人,也是捕捉人體流露出的”不放鬆“,systema稱之為“緊張“(tension),特別的是通過訓練能進一步解讀tension夾帶的訊息,無法放鬆的人等同持續向週遭廣播訊息;即使是普通人也有感受tension的本能,但因一些多餘的障礙無法精準掌握這種能力(例如自身的緊張就會阻斷感測)。systema訓練人停止不由自主的“廣播”,更進階則教導放出有特定目的的“訊息”...回到如何從影像上查看放鬆,將起點二的判別標準延伸,練習時只要出現“刻意”或“招式化“的痕跡幾乎都表示不放鬆,這種簡易法不如直接看tension精確,但看tension的能力通常是紮實基礎訓練的成果,欠缺這種能力的人就算知道要放鬆或自認已放鬆,距離真正放鬆通常還很遠,已確認緊張部位,問題也非當下立即克服,所以無法自我檢驗放鬆的人必須回頭加強基礎訓練直到有自我檢視的能力,不然接下來學什麼都是空的。這種判別方式一樣適用非systema場合,見過許多他種武術高手就算端著個架子,卻讀不到“訊息“亦即完全感受不到tension存在,我相信即使不是練systema或對tesion另有一套解釋說法,同樣的問題在修鍊道路上一樣要面對,算得上是武道共通的標準。
本篇三點本質是同一件事,只是要求層次有別,小弟嚐試將之總結出來作為自我檢驗的準則,說明systema練習著重的問題和先後次序的關係。就修鍊方法而言systema相當特殊,論本事高低systema和各種武道標準是一樣的。Systema關注重點圍繞在最粗淺,顯而易見的基礎,呼吸,肌肉,感覺,心理狀態...,大部份武道展現功力的境界在systema而言已達到擁有個別風格的進階層次;Systema對於進階層次各顯神通的發展似乎沒太多著墨,但對各種程度的修練者皆嚴格要求那些看來理所當然的“本能”,連走路呼吸都經過學習調整,如前篇小寶寶鑽洞翻身爬來爬去的玩法,每個練systema的都被要求認識體會。Systema最具說服力的事實,在於大師們身手細節中透露出他們的修鍊手段和初學者別無二致,練習者隨著程度提昇更加肯定確信這一點,努力不懈大師今日的身手就是我們明日的成就,再高妙不可思議的境界也不會永遠無法企及,保持在這條道路之上總有一天會成功;相對的,練習者無法清楚感受到這條道路的存在,或對其他練習者提及的心得感受欠缺感同身受的共鳴,可能表示目前的前進方向需要檢討,雖未必停止進步,但人生有限沒必要把精神和時間花在繞路兜風上。儘管systema透過親身實證進行發展,卻不同於“爭強鬥勝”的競技格鬥訓練,總在敵我攻防中磨鍊;Systema最激烈的攻防在自身,總在挑戰自我的極限,克服不了就無法進階;systema沒有段位制度,如前面講的初學者和高手練習方法也一體適用,程度有別自然得到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這種特性挑明告訴練習者與其追求外在對比高下,不如反觀自我提昇層次。珍寶近在眼前能拿多少全靠自己投入程度,不過得先弄清楚正確方法。希望摸索前進的朋友找到正確方向早日登堂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