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28, 2011

Systema的試煉:俄羅斯之行有感


簡單向大家報告,過去一週"中年男人"和小弟去莫斯科參與 Mikhail門下年度集訓,歷經身心鉅大衝擊後獲認可取得指導員資格,能夠名正言順地與大家分享Systema的訓練細節,雖每個指導員必須為自己的教授內容負責,但有總部正式授權與強大資源作為後盾,至少安排進階訓練或邀請資深指導員來台講習都不再是不著邊際的空談妄想。

指導員資格對我們意義重大,但絕不意味中年男人和小弟神功大成,即使這次講習滿載心得而歸,然而見識過俄國本土練習者水準後,就算排除語言隔閡的障礙,我們前方的道路還非常非常遙遠;大家在 Youtube 上可以很容易見識到西方世界最出色練習者的身手,但容小弟保守不誇大地說俄羅斯在地水準更加深不可測。或許源於俄羅斯這塊土地的嚴酷生存環境,使人民強悍到幾乎可用"殘暴"形容,但 Systema 同時又最強調細微精緻無破壞,二者竟奇特地融為一體不能不說是個異數。

一些相識的朋友一週來或許透過網路見到我們部份的情況,請不要被表面迷惑或驚嚇...真心建議若想進一步明白何謂Systema,俄羅斯必定要去的。順帶一提我們這次講習現場不僅有老先生,老太太,小姐還有小孩,因為教學一直是活殺二法齊頭並進,一些不露相的高手直到出手才知是個狠角色,萬萬不可小看。

我們的練習團體運作多年都以朋友形式進行,由於對 Mikhail, Vladimir與其他大師的尊重,即使練習內容是他們手把手教導的,因未獲授權故團體從未公開,但一直期待與大家分享,希望每位於武道或自我追求的人都能知曉並進一歩掌握這條道路;而今因緣即將成熟,我們正構思如何進行下一步,但請原諒我們各有忙碌的本職工作也非以此營利維生,關心的只是自我能不停地,r精進提昇,若可同時兼顧幫助同好一起前進則最好不過。總部規範指導員開設訓練課程必須有償,後續諸事如場地,時間眼下皆尚未定案,請容許我們確定之後再向大家報告。

星期三, 9月 14, 2011

Systema練習雜談: 蘇沃洛夫與Systema

在台灣除 "戰史宅" 外應該沒啥人知道蘇沃洛夫是誰,這個人物是相當於拿破崙時代的俄國"常勝將軍",帝俄時代第四位也是最後一位擁有"元帥"稱號的軍人, 他是現代俄羅斯軍事訓練的奠基者,其著作"致勝的科學"和格言影響力直到現在,出身俄羅斯軍隊的Systema大師們教學時常引用他的話,類似格言傳講過程中或有些許出入,實際上都源自蘇沃洛夫的名言。小弟好奇之餘開始留心有關 蘇沃洛夫的故事,並嚐試與練習Systema的心得體驗對照,有些好玩的發現,今日Systema中的一些想法往前追溯或許是基於他的思維而一路發展下來的。這只是個課餘趣味,別認真得啃他的傳記拿來當拳譜秘訣。

 回到十八世紀,當時戰術觀念因火槍可靠性提高而快速改變,主流的"橫向線式"戰術被機動力較高的"縱隊戰術"修理,之後拿破崙更將"縱隊戰術"精化成為 個人招牌戰術,利用快速推進接近敵陣,進入射程後才快速展開戰鬥隊形,對手直到最後一刻才會知道進攻目標,難以提前防範預作調度。 另一方若採用線式戰術很容易因應變不及被攔腰截斷, 縱隊戰術中心思想就是 "前進!前進!前進!",前鋒突入後,再由缺口向二側擴大戰果,最後視戰況投入預備隊予敵人致命一擊。這麼好的戰術豈不天下無敵? 果真如此拿破崙就不會有滑鐵盧了; 事實上縱隊戰術不利發揮火力,遇上側向或迎頭痛擊更處於待宰狀態,一旦遭遇就死傷慘重,拿破崙的方法是強化砲兵運動力使其跟得上步兵,衝鋒時以火砲掩護當開路先鋒在敵方第一線上打開缺口, 而前方步兵靠機動性快速卡入,當時法軍的口號"勝利就靠我們的雙腿!"蘇沃洛夫也是縱隊戰術的擁護者,但他也提出新的概念並直接促成單兵戰技的進化: 訓練士兵擁有"局部決策"的能力, 攻擊口令下達後不是一昧地勇猛衝鋒而是能在陣前發掘敵軍弱點和要害再全力突破,亦即所謂"觀察","快速","進攻"三階段原則。 士兵需要觀察判斷的能力,訓練時就不能使用僵化方式把人操成制式反應;要士兵果敢快速行動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激發其愛國心和榮譽感,奮勇向前的勇氣是基於自信"我們比敵人強", 才能積極主動殺進敵方要害;最後階段就是見真章的時候了,蘇沃洛夫把貼身肉搏的"刺刀戰"戰術地位提高到空前程度,以今日眼光看幾近偏執,要求部隊快速貼近敵人才發動攻擊, 對方根本想不到一彈未發就到眼前拼命了。當時正值第二次俄土戰爭,他對部隊訓示說:"刺中一個土耳人就拔出刀再刺另一個再來第三個, 真正的戰士瞬間能刺上半打甚至更多人,把子彈留在槍裏,若有三個人衝上來,刺第一人轟第二人再刺第三人,這並非標準但你沒時間再次上膛!" 並留下"子彈是笨蛋,刺刀才是好傢伙"的名言; 他強調果斷"即時"地進攻,一發現敵陣弱點即全力進攻不必等待協同單位就緒,戰機稍縱即逝,身在火線只有殺進去一途,若等萬事俱備才動手,敵人也準備好了反成為硬碰硬的苦戰; 但他不主張盲目攻擊,甚至考量保存實力可採守勢退卻,這是基於"每個士兵應清楚自己的方法和手段"的原則,士兵該瞭解所負任務的本質和價值而非莫名其妙當被驅策的棋子,他的命令一向言簡意賅, 部屬清楚自己職掌責任,命令毋須長篇大論; 臨場應變能力成為練兵重點,鼓勵士兵創造性思考,遇到難題不會僵固在困局之中。他說"不要等別人告訴你怎麼作,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來大家一起搞定!" 他打了個比方說明:"梯子太短翻不過牆? 每個人刺刀往牆上扎,一刀一階地爬過去!"。蘇沃洛夫曾在一天之內攻破土耳其要塞 Izmail,在他接任攻城指揮前俄軍打了一個多月都沒有進展,蘇沃洛夫接手後 一方面佯作長期圍城,另一方面在別處打造要塞模型當訓練場,將騎兵為主的俄軍練成攻城部隊,加強巷戰及刺刀術戰力,安排妥當後一舉破城讓俄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得絕對優勢,一日破城的威名, 連遠方的英國都為之震動,詩人拜倫寫作"唐璜"長篇敘事詩時還安排了一段場景讓主角參與這場攻城大戰... 

故事講到這兒,對Systema訓練有點概念的應該都看得出來一些端倪,現代 Systema 展現了不少蘇沃洛夫的戰術思維,比如三階段原則原針對部隊而言,若縮小規模對應到個人,整個人視為一個作戰單位: "觀察"對應的是"覺性","快速"則對應"受威脅處開始反應",最後"進攻"對應的則是"控制"。(本打算深入闡釋,後來覺得不該給讀者既定想法或框架,就不剝奪大家自我發掘的機會了)。 蘇沃洛夫說"訓練的苦就是戰時的易",Systema不對練習範圍設限,沒有什麼是不該鍛鍊的,愈多本錢就愈有應變的餘裕。逼近敵人直到不得不出手才一鼓作氣展開攻勢,專注於"立即""直接"的應對等等 都是Systema特別強調的重點。 經典的刺刀捅人戰術看來很誇張,對應的是 Systema 避免"纏鬥"的概念,衝鋒過程中當我者死,一刀下去不論結果,甩開對手持續前進維持攻勢不停,後方跟進的同袍見敵人沒死透,自會再補上一刀... mass attack練習中有一種穿越混戰中心的設定就是處在類似狀態下,過程中不貪打戀戰直接闖出一條路,當所有參與者以同樣的意志要通過中心點時,如何切入瞬間打開的縫隙並且利用四週壓力快速前進... 而保留子彈在槍中直接進入肉搏戰的作法,不少指導員的示範中也能發現這種理念的遺跡(比如將手槍當手指虎,鐵拐來用,子彈保留為最後威嚇壓制用!)。 蘇沃洛夫雖不是 Systema的創造或發展者, 但現今的Systema大師們皆因軍旅生涯深受其影響,Systema是種投射內在的傳統武術,源自俄羅斯近代軍事思想形成的風格自然成為現代Systema的特徵,去掉"風格"回歸 Systema本質時,每個練習者 都有機會形成個人風格;二百年前哥薩克戰士以馬刀(Shashka)展現技藝,現代戰士則有更多表現的方式,Systema流傳各地形成不同風貌,只要用基本原則檢驗就能輕易辨認是不同風格的Systema,還是 "Systema風格"的OOXX。有些人認定Systema等同特種部隊的軍事技能,目前而言雖為事實卻是時代的偶然。Mikhail甚至說過"Systema本非武術,今天的一切只是因緣際會!",大師們多是軍人出身,穿著行事 如同要上戰場天經地義,學習者若非軍隊背景或軍武狂熱,凡事向軍隊看齊則過於執著且無必要,軍裝並無加持神力,事實上講習會場許多現役軍警,安全顧問或傭兵公司成員並不突顯自己身份。 

蘇沃洛夫主張提昇單兵戰技的品質,也致力改善士兵的基本生活需求,深受基層愛戴稱他為"將軍弟兄",可惜賞識他的凱薩琳女王過逝後繼位的保羅和他不對盤讓他回家吃自己,直到拿破崙向東進逼 在反法聯盟的盟軍要求下,保羅再次起用蘇沃洛夫任駐義大利北方的俄軍指揮官並受封奧國元帥軍銜,領軍擊敗拿破崙麾下大將的軍團奪回義大利並遠征瑞士進逼法國本土,盟國此時擔心俄國勢力擴張 而作梗,他雖受封俄羅斯帝國元帥聲望如日中天,但失去盟國支持後蘇沃洛夫很快被召回國並遭保羅冷落,之前榮耀彷彿不曾存在,失意的老將不久病故結束不凡的一生,他的理念和學說直到紅色革命後才再次被引用成為紅軍最早的軍事訓練教本。 












附記: 蘇沃洛夫地位由上面這幅二戰期間蘇聯的精神海報可以看出來,士兵上方三個人物分別是涅夫斯基蘇沃洛夫切巴耶夫三人中最常出現在Systema相關資料或圖案中的, 其實是最左邊的涅夫斯基,他抗擊西方強敵入侵,關鍵的楚德湖"冰上決戰"擊敗條頓騎士團拯救了羅斯(Rus),西方十字軍自此無力再對東正教發動戰爭,而當時正是蒙古二次西征期間, 涅夫斯基帶領的諾夫哥羅德公國不僅不像其他南方的公國被蒙古人殺得屍橫遍野,反而"識時務"地附庸蒙古金帳汗國,利用政治手腕與之周旋保護了宗教及傳統,在蒙古庇護下得以全心處理西方威脅,被視為保衛俄羅斯的民族英雄,東正教教會也封他為"聖徒"表彰他對教會的功績。中間蘇沃洛夫是本篇主角,雖從未出現在任何Systema圖騰中,但其思維灌溉資養了 Systema。右邊的切巴耶夫是紅軍英雄(對岸譯為夏伯陽,網上還找得到中文發音的黑白電影),布爾什維克革命時痛擊白軍屢建戰功,後所部遭襲擊突圍時陣亡;他和Systema沒啥 關聯,硬要扯就也是個哥薩克,話說回來幹掉他的也是敵對陣營的哥薩克部隊。

訂正: 上文附記中提及 "最常出現在Systema相關資料或圖案中的, 其實是最左邊的涅夫斯基"是一誤會,前往莫斯科參加 Systema講習時,Mikhail 曾特別解釋 Systema logo 上的頭像是 Peresvet,他是來自東正教修道院的僧人,在 Kulikovo戰役開場單挑戰無不勝的蒙古金帳汗國勇士帖木兒(俄國稱 Chelubei), 二人勢均力敵同歸於盡卻振奮羅斯公國聯軍而在該場戰役以寡擊眾大破蒙古軍,讓蒙古馬麥汗倉惶遁逃,從而打破蒙古部隊不敗神話,金帳汗國此後快速衰微。Peresvet 是涅夫斯基身後百年的人物,在前者委屈求全為羅斯留下生機,在後者扭轉大勢,對俄羅斯意義同樣重大,但 Peresvet 修士的身份更增加傳奇性,被東正教徒視為光明戰勝邪惡的象徵。(圖為 Peresvet 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