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1, 2011

Systema訓練團體背後的故事 (二)

Mikhail接續繼承哥薩克傳統武術,就時代條件而言並不容易! 歷經沙俄崩潰,共產革命到大清洗及隨後而至的衛國戰爭(二次大戰中的德蘇戰事),二十多年的社會結構重整和動盪,"傳統"不是被人拋棄遺忘而散佚,就是變了形貌稱呼迎合新時代;而幸運的Mikhail五歲起跟隨曾任"史達林雄鷹"的長輩學習,造就堅實的修鍊根底(註:史達林雄鷹是支貼身衛隊專職保護當時因個人崇拜提昇至"神"一般層次的史達林,哥薩克衛隊過去長年效忠沙皇,對蘇俄而言是高度政治不正確的"反革命份子",列為首要迫害打壓的對象。但光憑勇猛剽悍竟令史達林一手平反重用。),15歲從軍進入Spetsnaz,歷經戰火洗禮讓他深切體認自己多次脫險生還不全是運氣好,因而更加重視自我修鍊(Mikhail不是那種傳說中垂老的大師,他生於1961年,Vladimir還長他一歲)。現今的systema除了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則外,幾乎所有的訓練方法都是Mikhail陸續想出來的,特別著重人體身心機能的開發,同時仍要保有軍用格鬥技實用快速致效的特性。那麼脫離固定教範限制的systema還是當初特種部隊操習的武術嗎? 說是也是,不是也不是。有些追隨者認為這門武術威力會因此大打折扣而心生異見,埋下日後出走因素。

直接了當地說,systema練習團體目前已經演變成一種因材施教,培訓課題不斷延伸深入的"成長團體"。若說人需要自我成長,這個訓練團體也一直在成長,不僅是規模擴張,整個體系的層次和水準也不停地進化。看看多倫多總部陸續發行DVD的主題就明白,泛用性訓練主題大量出現,但不管主題如何變,原則和中心思想總一再被強調並列為訓練核心。

個人追隨的歷程中,發現自身體悟常和出現的主題相互呼應而得到印證,或是發現困擾許久無法克服的困難得到解答。這並不奇怪,人來人往的訓練場合中,Mikhail和Vladimir常注意到學員們的障礙或各自的優點,想方設法找出對治問題的手段或因某一位學員的特長而導出一個新的主題,有些練習者不用大師出手就能自行突破,這些人會形成自己的風格與眾不同。(Systema的大師及資深指導員通常都很有個人特色,外人從外觀辨識甚至認為是不同的流派,面對這些疑惑,他們一貫的答覆總是"因為我們是不同的人"。)

若練習者發現主題總那麼"新鮮""有啟發性",千萬別太興奮,極可能是因為自己進度在整個團體中處於末段必須加緊跟上(別人在印證心得,自己連問題都沒有過豈不糟糕?)。綜合以上所說,將Mikhail視為一位武術"搜集者"或"整理者"亦無不可,但他教導我們的不是生吞活剝的資訊,而是經過消化以systema精神展現出來;換種說法是訓練核心原就包含該要點,因某種因緣被強調出來而提高了能見度。有人或許想問這不明擺著抄嗎? 說個小故事大家就明白了:"中年男人的隨筆"的格主留學日本時參加過Systema Osaka,當時指導員是來自美國水牛城的Victor LoConti,練systema前原習合氣道,後來到日本國中教英語,本無意在日本教Systema,但當時日本只有三位合格的Systema指導員,他是唯一住在關西地區的,拗不過當地日本同好一再要求才創了Systema Osaka;中年男人修習傳統武術十幾年,身上有些常人作不出的特異本事,唬人不必擺架式單靠幾手真功夫鎮住來人就夠了,一回在Victor面前露了一手,Victor看了過一會兒就問中年男人,"你剛才作的是不是這個?"當場就照作了一遍。中年男人跟小弟說自此不再迷信"獨門功法"。也認識到功夫上身的手段途徑很多,而人體自然條件都是差不多的,只要練得出來,想用怎樣的形態展現不過是順手舉個例子的事。(未完待續...)

出拳有多少講究和最佳化的空間? 2011初的新主題:

星期一, 2月 14, 2011

Systema訓練團體背後的故事 (一)

這篇講的Systema主要是嚴格定義的Ryabko's systema。自1993年Vladimir在多倫多正式公開教授systema以來,近幾年systema驚人爆炸性傳播的現象,讓許多以推廣武術為職志的人十分羡慕,甚至有意仿效其運作模式。今天就來談談這股風潮背後的故事。

由於訓練影像透過Youtube這類影音網站(Yoku,土豆網亦同)廣泛流佈,有好奇心的人不必刻意尋師訪友待在家就能輕鬆增長見聞,以往道館高牆包住的情況下,武術愛好者若非求知若渴到處追尋,世界角落的偏門武藝根本沒機會被注意到, 而Youtube徹底改變了這種生態。然而Youtube單一因素不足以解釋systema現象,別的流派也擁有同樣的機會卻少有如此成功的案例,要探究其中緣故或許應先從systema訓練團體的過去中尋找(接下來講的有些事小弟未能恭逢其盛,只能由聽聞拼湊而來未必十分精確,請各位留心):

當年Vladimir離開俄羅斯到加拿大找尋機會,意外開啟 Russian Martial Art 教學之路,在軍中他曾長期擔任教官,負責訓練 Spetsnaz 的"空降部隊","SWAT小組"以及"要員保全"等單位,教學經驗豐富,但初期採用軍隊教範照表操課學生幾乎跑光,但紮實本事終究能引有心人登門一探究竟,也有些恒心毅力過人的學生堅持了下去。

我們可以從早期製作發行的"錄影帶"內容中發現"軍隊教範"痕跡十分明顯如"Gun Disarming",即使晚幾年出的DVD "Escape from Holds"也還看得出來;正因為"看得出來"這點吸引了許多愛好者前來,因為這些看得見的"手法"和"招式"過去只在俄羅斯 GRU 特種部隊(格魯烏)的特殊任務小組(SOU) 教授本就十分詭絕精巧,依樣比劃確實有讓人意外的奇襲效用;但招式公開了還有啥價值? 有些人察覺了隱身其後的真象,Vladimir外顯招式下實際另有文章,同時期發行的DVD "Systema Hand to Hand"中介紹了一些基礎訓練採用的方法和思維解決了部份疑問,許多systema練習者至今認為是經典之作。



細心的人應該有注意到早期的 Russian Martial Art 稱呼不知不覺被 Systema 取代(這遺跡仍可由多倫多總部網址上看出)。這中間發生了件大事:Vladimir和學生一行回到俄羅斯拜訪老長官Mikhail Ryabko上校(現已晉昇將軍)確認合作關係,並以Systema作為推廣的共同稱呼(當時也與Kadochnikov方面接觸,但不確定是否就此問題達成協議),表面上這是個"政治事件",實質上Vladimir教學從此進入新的型態:以往為軍事用途設定的武術教範淡出,取而代之的訓練主軸則是回歸傳統,亦即當年Mikhail轄下特種部隊教範的根源--哥薩克武術。或許有人想問這樣不就全變了? 這確實造成些誤會和影響,有些學生因此離開;就總體而言,當時systema這塊招牌才剛被世人注意到,離開的人也沒興趣採用"新興品牌"自立門戶,故談到Systema毫無疑問指的就是Mikhail/Vladimir體系。其實特種部隊教範是因應軍隊操練需求創設,即使面對超長役期(十年)的兵種,完全採用原始系統的訓練方式和手段,時程仍然緊迫,除了徒手格鬥外尚有更多科目要搞定,因此"精簡"或"粗糙"訓練程序是必然的結果,在戰力不允許打折的情況下,其中落差倚靠高素質兵員的體格天賦去補足,這些特種部隊兵員來自一個高素質人才庫,蘇聯時代的奧運國家代表隊選將也使用同一個人才庫。Vladimir曾提過當年受訓時年輕氣盛,自認體能超強沒啥訓練任務能難倒,有天科目是雪地越野追蹤,指令是跟上"目標";出發前抽了根煙,沒料到"目標"竟是該項競賽的專業運動員,雖最後勉力完成任務,終是用盡全力"癱"在終點,他領悟這種情況若在戰場上等於坐以待斃,從此戒除妨害他呼吸能力的香煙。Vladimir的身心天賦條件能用軍隊教範硬操,你我比照辦理卻未必可行,相對的依照傳統哥薩克武術的訓練精神和方法逐步前進,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為剽悍的戰士;不少案例足以證明:Mikhail和Vladimir教導下的"平民指導員"不僅受邀加入美俄等國特種部隊訓練教席(如Martin Wheeler,Kwan Lee等),參與一些國家未來的徒手戰技教範制定,在各國指導軍警部隊的指導員也不少。(下篇待續...)

星期二, 2月 01, 2011

systema筆記摘批--Kadochnikov's system的槓桿運作

年假前最後一個上班日,相干人等不是提前休就是閃得不見影,閑也是閑著就從自個兒筆記上摘個條目出來批點一下,稱不上心得分享只是幫沒看清楚的人掃掃灰塵。

K's 槓桿打擊

"雙幫手"式打擊發力,出力點為其設想之槓桿作用端,能省力作出高效果打擊,但支撐點仍為己身骨架(骨質脆弱者謹慎)。踏步換步產生的"細小"位移可利用"反槓桿"效果予以放大(位移),體重效果雖因"反槓桿"減少,用作要害奇襲威嚇造成frame改變


相較Ryabko's systema開宗明義強調發展身體知覺能力,Kadochnikov風格的systema"可選擇"由道理入手,先明白運作的物理原則;很多同好朗朗上口說systema如何科學,多半看到Kadochnikov創設給入門有困難或時間緊迫急需速成者的"快速解題公式",是一種方便法門。看看K氏父子倆教學時,挨到那兒就從那兒打,能源源不絕地把人從站打成趴的(不是一招趴,是像下樓梯似一層層下去),卻從未"先行"移動成"下一招"的預想發招姿勢再反應。武術練上身才算數,拳頭挨到面前還在算角度或是遇上什麼情況就用什麼"對應招式"的,同好常會尊稱為"科學家"。

進主題,槓桿打擊可用常見的傳統武術招式來作說明:"雙幫手"或說"圈手","合手","十字手",這些不同門派中外表相似的手法常強調有加成的威力,這種威力用Kadochnikov理論的角度解釋就是"槓桿";小弟懶得畫圖,請大家自行想像雙手相交的部位就是支點,而在拳招推進或移動時是否形成類似槓桿的作用? 我們習慣的物理教學中常只內觀一個系統進行解析,槓桿作用不因為這個系統在移動中而失去效果;這種交叉的打擊手法就是個移動中的槓桿系統,擊中目標時力矩大的一方小力量被槓桿放大造成效果。夠簡單明白吧? 只是骨質酥鬆的人要小心支點所在承受施力及受力的總合力量,頂不住槓桿就沒得玩了。有人會問,既然支點的力量最強怎不直接引支點為打擊點進攻? 這牽涉到攻防角度的問題,目標不一定在順手的方向上,就systema而言常會出現雙方互處在死角位置,誰有辦法在當下作出有效反應誰就佔上風。由"雙幫手"延伸運用可以手腳相合或與兵器相合,也可以變化將支點由己身放至對手身上,利用支點進行擒拿壓制或用力矩小的一端透力打入或反其道而行,用力矩大的一方"位移"較長的特性來進行牽制,比如利用身體的微小移動配上意想不到的支點位置反折"兵器"如棍棒,刀械,工兵鏟,一瞬間彈出造成奇襲效用直接形成殺傷作用,或迫使對手移動造成身勢框架(frame)現出空隙的瞬間都是各種變化的運用。

Kadochnikov給了後進一條看似簡單的道路,但最核心的問題是全身上下分節分段成為各種大小槓桿支點後如何統合運用? 理論上練遍所有枝節應該就差不多了,但戰鬥從不是自己一人的事,至少有二人乃至多人。如前文提及支點,槓桿都可能在敵我身上來回"飛躍"無法預期的情況下,還是忘了那些經典示範多練練統合全身的基本功吧!

更新註解: 文中提及"Kadochnikov's systema" 其中的systema實際為 system 的誤用,當初寫這篇文章時並沒搞清楚 Mikhail Ryabko 建立的武術門派 Systema(система )並不等同俄文中"系統"或"制度"這個字(система),前者為門派名稱而後者只是一般名詞,
而且對俄文而言還是個來自西臘文的外來語和概念。當Vladimir在西方將 
Mikhail 門派的知名度推向頂峰時,система一開始被直譯為 "The system",
後來為便於識別,造了一個英文新字 Systema 作為 Mikhail門派 國際通行的名稱,
成為聞名世界的"俄羅斯武術品牌"。 Systema讀音寫法和система近似,
加上英文字母(SYS)的流通性遠高於俄文字母(сис),許多同樣來自俄羅斯的門派
(比如 XXX's fighting system, XXX combat system, XXX system),不論和 
Mikhail 或 Vladimir 有無關係,有意無意地混用 Systema 與 system, 即使像小弟這種
經常注意Systema資訊的人,也是接觸很久之後才發現錯誤使用;原本得過且過就算了,
有興趣的人早晚會弄清楚,似乎也不影響學習。但台灣有人刻意將 Kadochnikov System 
誤導為 Systema,把二種基礎訓練要求南轅北轍的體系混為一談,美其名為博採眾家以
為己用,其實是沒 Systema 資格又想沾這個光,拿 K系證書出來擋,可惜證書上無一字
提及Systema,於是作主將 Kadochnikov歸入 Systema 門下,以老先生的身份地位不知
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