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7月 31, 2011

Systema練習雜談:趨向平衡

平衡,一個每個人都朗朗上口的概念,但今天要從反面講起。

Systema練習時強調穩定,遇上外來的變動壓迫時,從裏到外盡量以最小變動進行調整。想法有了但怎樣才能落實? 解答就在"不平衡"上;我們必須先對"不平衡"有所體認,才能進一歩離開這種狀態...不講達到"平衡"是因為這個世界並非靜止不變,"平衡"往往不以靜態面貌呈現,因此隨時調適舒緩"不平衡"才是追求"平衡"之道。

如何體認"不平衡"? 首先必須學習接受;身心承受外來壓力時,我們會本能地轉移至"感受"較安全的位置,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契機--體會如何依靠直覺找到舒解方式;以"推"這個單純的動作作例子,叫甲對乙推一把,乙有何反應? 若要求乙把眼睛閉上再推一次,這回又有何不同? 二種作法有細微的差異,當中分別就是我們強調的重點!

平常我們對外界感受最依賴視覺,因此"看見"對方一把推過來,力尚未著身,腦中已有了主意;打個比方,有的人身強體健,推人者若是個三歲小娃,看清了必然不動如山;若這小娃滿手污穢撲來,為免善後必然先閃為妙,這是"判斷"下的反應。若眼不見物又搞不清情況的場合沒了提前判斷的條件,風吹草動也不敢冒然行事,必然等到"推"力及身方才隨之反應同時還不敢動得太多,因為無法預期之後的變化,保持接觸是唯一獲得資訊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聽手"。講到這兒或許有人覺得奇怪,這和平不平衡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們對週遭變化無從掌握時最本能的應對策略往往是"以不變應萬變",如果被迫移動也是最小的移動。這個部份是 Systema 練習的根本,感受到"不平衡"然後盡快調整消解這個干擾回復之前狀態。或許這可用來解釋Systema傾向"護送"威脅離開使之無法對我們造成傷害,而不熱衷直接處理威脅本身。

現在歸結出一個明確課題,如何掌握"不平衡";前面提到了把眼睛閉上的練習方式,難道習練Systema以後都得當"盲剣客"才使得出手段? 真這樣也甭練了,有狀況眼睛閉起來就是! 我們使用的方式是分節分段練習:雖然此時重點仍在適切反應外在變動,但已經不用"瞎子摸象"的方式,而是配合呼吸練習控制局部的"緊張"(tension), 在傳送轉移的過程中漸次貫通整個身體的知覺,外來壓迫或變動形成的"緊張"穿越經過練習者身體內裏或表面。這類練習"初期"在外觀或練習者自我感受層次上非常類似傳統太極拳的訓練,在陳氏太極的表現就是外顯的"纏絲",而在其他的流派則化"具像"為"意念",例如"運勁如抽絲"想像撚了個蠶繭絲線頭漸次展開,又有比喻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之類的,其實重點無非強調過程要平穩均勻不可跳躍;佛家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只是練習的方便而不是究竟,萬不可執著於這些想像中,前面說了這只是練習"初期",拿太極口訣來類比只是剛剛好,比如說由那一腳趾運起,會於丹田又如何形於手指發於四梢當作一種舉例算是參考,但練習Systema時堅持畫出一條明確"路徑"則是自我設限忽略其他可能;所以從不知太極怎回事也無妨,就換用Vladimir曾使用過的說明方式--波動(Wave),如同前面舉的例子一樣,這只是個練習時的比喻,但它又多了些可能,比如"分進合擊":Wave在某些地方化為數股分散而行,又在某處合而為一產生作用又或是分家之後化為"陰陽正反"作用,造成纏繞迴旋的效果,又如在池溏中投入石子的水波或船行劃破水面的波瀾..."波源"(也就是發起點)可能在任何位置,或許在練習者身上也或許由練習對手而來,又可能根本是個意識上想避開的外在威脅。再更抽象一點,波動行進過程或許忽隱忽現,可能因意識而加強削弱甚至忽略而消失...比喻說完了,抓住小弟想表達的點了嗎? 這些是練習手段沒必要深究探討或猜測分析,但通過這些方式我們能增長強化掌握"不平衡"狀況的知覺力,也自然而然能作出對應的調整或轉化利用。追求"平衡"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憑藉的卻是反面的"不平衡",排除那些可形容闡釋的部份就是我們真正要的...。

如果整篇讀下來腦筋開始打結不知所云,可能是還沒掌握基本練習精神...就先忽略那些細節,直接看更淺白粗略的說明吧:




1 則留言:

ShowMeJoy 提到...

有人反應看不懂,特別說明一下。請看清楚 "寫出來的都不是重點", 很多練習者一直在意這些無關緊要的"心法訣竅",小弟巴不得全列上去作為"負面表列",但不可能列得完!
既不重要為何要講? 鏡花水月都是投射的虛像,因"鏡"和"水"表面狀況而變形。掌握真實本體就知道虛像中那些扭曲過,那些值得可參考比對,就算是虛的也有意義。反過來說拼命對各種虛像下功夫,對本體卻沒概念,想整合眾虛而得一實就是捨近求遠!
"自身體悟"最重要,是自己身上長出來的,其餘皆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