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01,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Systema對打擊(Strike/Punch)的詮釋

在開始主題前先談一些練習觀念。Systema之所以獨樹一幟讓人驚訝,根本的原因在於“思考模式”變化莫測,因此學習過程中要盡力避免既有的習慣和思惟介入,並非過去所學是錯的,而是不要成為解放身心能力的障礙,變得沒有“創意”。"創意"不是要發明怪招而是每一種情況都存在著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其中有好有壞,有效的費力的...等等,有些早被各門各派濃縮精鍊成了“絕招“,但更多最佳的解決方式只有當下條件情況才成立卻毫無“特色”的身心運用。那一瞬間發生的事足以讓人咋舌稱奇,但把同樣的動作獨立出來再演一次,既不美觀也看不出有什麼特殊破壞力,這就是Systema的本色。所以還利用看 Youtube 買 DVD 學 systema 嗎? 所見過的指導員在示範後往往都強調剛才只是個 “舉例“ 或說這是個人的偏好處理方式等等..., 也因為如此 systema 的DVD招式花樣出不完但關鍵的核心從沒變過,專注在那些花俏的演示上和systema的練習關聯不大。

根據前述的觀念,我們來談談“打擊“的問題。首先要講打擊的部位...影片上常見練習者排隊挨打都以胸腹為主,網路上的“名嘴”評論家們看到他們被打得呲牙咧嘴,紛紛發表高論是打中了什麼部位或是勁道如何穿透要害等等,事實上 systema 對打擊部位不存在任何主張,或說 systema 有類似 “打穴” 的主張,但這個 "穴道“ 是浮動游移的,甚至脫離目標人體之外存在,換言之systema鎖定的打擊點只是當下有效果的"重點“,至於在什麼地方根本無所謂。那些打胸腹的只是練習中的“體驗”過程,因為胸腹是常人自認敏感脆弱的地方,實際上挨幾下沒事。所以指導者利用這個部位讓學員體會“力量傳送”的過程,玩一些花樣時可以讓學員體驗打擊力量在體內指定的方向上流竄。學員間彼此練習時,打擊者練習“施放控制”,同時由震波回饋中體察對手體內狀況,被打的人就練習如何將打擊力量釋放掉或轉化運用等...這樣解釋後應該就可以明白那些爭論 “打擊部位“ 究竟是何處,或是要對著什麼地方打的人,都沒有抓到 systema 影片中真正的點;聽一個人說出來的話就能輕易辨別他對systema的體認程度,號稱練習或是研究systema的人程度不見得比練別種武術成功的人來得高明,練systema很久卻走樣變成無關武術的人也多得是(這個一定要常常自我反省檢驗啊!)。一開頭就強調了"思考模式“的自由度,systema 體能鍛鍊上固然要求實在卻不是一昧死練苦練,加強的身體能力是本錢,運用的方式如同投資策略,沒有本錢空談投資策略是白搭,但本錢厚卻任意揮霍也不是我們追求的,止此爾矣!

市面上有片DVD叫 Ballistic striking (彈道打擊),由 Val Riazanovs 示範,在 Youtube 上也可以找到,Val精通Sambo和柔道,在前蘇聯奧運柔道國家隊待了六年,基礎體能的訓練十分紮實,跟隨 Mikhail學習systema而成為指導員,他把個人在打擊上的“部份”練習心得獨立出來作示範。片中他講解的主要是將力量傳輸出去的有效方式,他稱之為彈道打擊,這並不是systema本有的名稱或內容,但因為其原則來自於systema的訓練,也提出來供大家參考,但請記住這只是Val針對打擊效果小部份面向的詮釋。嚴格說 systema的打擊骨子裏不是 “撞”擊 而更像一種 “推”擊,是接觸對手把傳導路徑打通再把力量傳送過去,外觀上不太容易看出來,但有時看見被打的人跌在地上滾一圈,會滾還算好,不會滾的通常都是“扣”的一下硬生生撞在地上,而著地的末端常會是腦袋。打擊的接觸點沒有限定,全身上下都要練到,不論落在何處拳面都要能感受到對方身勢中的"空隙“之處,那個“空隙”就是前面提過所謂的“穴道”(只是個代表稱呼,和穴位觀念無關),攻擊到“穴道”的效果就是能以最小的力量產生作用,有時甚至用不著接觸,只由於打擊姿勢造成的威嚇壓迫,對手自己作出閃躲反應而變成所謂 "凌空勁“ 或 ”神打“ 的結果,當然被打的人也可以毫無閃避反應地挨上那一下,但因為那一擊所打的"空隙“就是那一個,實際受力得到的結果和被 “凌空勁“ 打到的基本上會一致,分別只在於一個是自己的力量而另一個是被打的力量,喜歡被那一種力量打出去悉聽尊便。如果那股力量是把揮砍過來的武士刀傳送來的,正常人應該不傾向選擇被武士刀砍翻才是...哈。 這裏順便引出一個概念,就是有兵器和無兵器的情況下,打擊的模式和力量傳送路徑沒有不同,充份體現了 “兵器是手的延長” 這句話,打擊時手中無刀而能讓對手感受到如同一把刀刺來的威力或是明明有刀卻讓對手無視刀的存在心甘情願地挨刀才是真高手。

這回就講到這兒吧,前陣子格八鄭先生的風波,有人提到 systema 的 “凌空勁“ 示範,前面這一小段或許能當作從 systema 角度作出的參考說明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