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14, 2010

Systema練習雜談:借力使力

能催化有興趣研究systema的人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是小弟最期待的事。過去貼文涵蓋層面很廣也很雜亂,只因急於把要緊和容易使人迷失的部份一口氣全交代出來,常講到東扯到西又順便談了北,重複部份不少但實在是重點中的重點,看到失去耐心的人不妨再仔細檢視一下自己的情況,真的沒值得改進的地方了嗎? 改變不會一夕發生,要沈澱得夠久持續正向地進步,一段時間後回顧才明白當初自己偏離正確道路有多麼地遠。

這篇講借力使力,首要重點是力由何處借?向有力處借! 何處有力?這是大問題,我們常搞不清楚力由何來卻又習以為常地透過身體傳遞力量。比如中國傳統的武術練習者花很深的功夫在樁步上,即所謂的"馬"上,求的就是勁路暢達; 各種結構支撐的法度建構了架勢,再配上力由地起的原則...然後現今很多傳統武術的練習者被人譏嘲不懂寢技,地板戰玩不過人家,一被撲倒就沒戲唱。怎麼站著神勇躺著趴著就不行了? 其中有很大部份原因來自於誤將"力由地起"的說法套上了"蹬地發勁"的限制條件,固步自封的練習導致遇上腳騰空踏實不了地面時的盲點。"借地力"的概念沒有錯,講穿了就是利用身體重力的反作用力;滾到地上又不是離開地球表面,地面的反作用力當然還在,只是沒習慣利用腳掌以外接觸地面部份當作架式支撐點的人,雖本能上仍能起身或作一些動作但欠缺練習而致傳力效果不彰,也就是勁路不暢達,倒地後喪失攻擊威力或等於什麼都沒練過的普通人也不算太意外。以上用借地力(重力反作用力)當例子,延伸到別種力量來源時也是如此,不論力量方向是"來"(如打擊)還是"往"(如糾纏), 只要力量交互作用的點都是勁路上的點,可以是發起點,轉折點或是結束點,就看實際運作需求。練習者需要把身上各處都鍛鍊得具有自由調度的能力,讓力量穿過身體時能平順地控制導引,加強或是減弱,更明確的講就是讓所有的點都能任意相連結或分開,如此練習後借力使力就不再是一句只能應付"理想條件"情形下的空話,而是可以隨時達到的境界;懂得使用"蹬地發勁"也該能夠利用胸腹腰背乃至全身上下各部位"觸地發勁",如此運用身體部位是否合理是另一個問題,具備相關身體能力比較重要。明白這個道理再進一步擴大到"重力"(垂直地面力量)以外的情況,受力量衝擊時不論是挨著何處都如同一瞬間得到了"觸地發勁"的機會,加把勁或轉換個方向或其他各種巧妙的偏移運用就順理成章了,而此時所謂的"地"早包括各種形式的力源或支撐點了。整體而言,以上所說只是systema對於力量傳導詮釋的一種思考方向,太執著於某一思維下練習意味放棄更多可能性而僵化,比如將"非接觸"力量考慮進來時,狀況虛實當下難以思考解析(想見招拆招),唯有依靠身體的"覺性"順勢而行才能駕馭...可能有人以為在講"凌空勁","神打"(psyche power),這些當然也包含在內,但要講的"非接觸力"是"重力"本身,人被舉離地面搆不著時還有"自身體重"這個老本存在,利用前述力量調度的能力巧妙引入爭鬥中等於讓自己多個幫手。總之適時調和加入各式各樣的練習並且多些想像力才是systema鍛鍊的長久平衡之道。

道理講穿不值錢,練得出來才是重點,方法因人而異並非一成不變,明白道理的人自創訓練法也行,原有武道基礎的人原就有一堆練法可參考,就不妨礙各位的創意了。不論使用怎樣的方法要以之前提過的systema練習原則自行糾正,原則不是教條而是幫助練習者成功的關鍵,要懂得取捨變通以身體力行的實證為依歸,倘非根基深厚或天縱英明之人能有位夠格的指導員指點能少走很多冤枉路。

以下影片給抓不太到重點的人參考,但這篇提及的層面遠超過影片示範的內容:

1 則留言:

ス一パイク 提到...

您說的很實在~
所謂沾點就是手,指的就是您說的~

國術也有寢技,就是地趟,地趟不是一個門派,而是只要是滾到地上打人的,都叫地趟~

地趟門,只是專門收集起來,立一個門戶~

各門各派,只要行走江湖,都有地趟~連太極拳也不例外的有~

而且還有專門對寢技攻擊方法,其實大家都有學到啦,只是動作上已經簡到不行~

有等於沒有~